海安路的藍晒圖要拆了。
     原來就是都更失敗傾圮敗破的老屋,雖然因為劉國滄老師的創意搖身一變成為熱門景點,如今聽說已是鋼筋裸露的危樓,而最終,屋主決定趁著台南老房子行情看俏,將它出售脫手。

     易主之後的藍晒圖,最終會變成什麼模樣呢?賣家和買家各有盤算,路人民眾我們縱然有再多惋惜,也無能為力。
     也許是因為氣候和建材的關係,台灣現行的建築物設計有五十年的使用年限,期限到了真的會拆毀重建的房屋有多少並不清楚,只不過新蓋起的大樓建物往往像說好了似的,僵硬刻板,缺乏表情。
     然而重建對很多人來說就代表了希望,當然可能也代表了難以想像的黑錢收入流動,於是台灣永遠有推不完的都更,永遠有心不甘情不願卻申訴無門的受災戶。

     去過台灣的中國人常常說,台灣不如他們想像中的堂皇新穎,即使在台北市,建築的老舊低矮也讓他們感到失望,「跟咱們大陸上差多了!」;不只是中國人,連我爸媽都說杭州上海的進步發展是台灣遠遠不及的。

     我不知道建築物的高度和簇新程度跟一個城市、國家的實力有多大關係,只記得去到任何國度時,吸引最多人潮的永遠都是歷史最久的建物景點,當我們不遠千里去參觀別人引以為傲的羅馬競技場、古寺、教堂、舊車站、皇宮、古宅...時,又為什麼前仆後繼的趕著要拆掉屬於自己城市的古遠記憶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ceanbreez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