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b41da6.jpg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
Cellist of Sarajevo
 
作者:史蒂芬‧蓋洛威
原文作者:Steven Galloway
譯者:林昱辰
出版社:時周文化 

 


 

有張照片在我心底一直印象深刻,那是 1992-1995 波士尼亞內戰期間,法新社記者拍下的影像。
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眼神無邪,表情純真的站在塞拉耶佛街頭的斷垣殘壁之間。他的小背包裡有罐裝果汁、餅乾、兩片尿布和一張媽媽手寫的紙條:「我的名字叫雨果,我今年兩歲,如果你發現我獨自一人,那表示我的媽媽已經死了,請您送我到......」

在那一段東歐政體風雲變色的年代,對於發生在遙遠國度的內戰,當初年少的我無法理解,更無法想像戰爭的原因和戰況的慘烈,我只是,常常掛記抓著背包的小男孩,和那個儘管對殘酷的爭戰無能為力,卻仍然想盡辦法保護孩子的母親。腥風血雨中,有太多太多無辜的小雨果,有太多太多心碎又堅強的母親。

這是一本薄薄的小書,薄到你在一開始會低估那排山倒海而來的震撼;那輕描淡寫,卻深刻而沈重的悲傷。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堅持在槍林彈雨下為枉死的 22 名受難者,進行連續 22 天的街頭演奏;女神槍手若矢被派去保護小提琴手免於演奏時被暗殺的命運;送走老婆孩子寄居在妹妹家裏看人臉色的老人;為了自己都莫名所以而下的承諾,經常得冒著生命危險繞過大半個城市去為家人和鄰居取水的中年男子。面對如影隨形的死亡威脅,靜默的承受和行動,也因為困頓中的反思,讓他們在最無計可施的景況下,各自選擇了面對人生的態度。
這四人乍看命運各不相關,卻又微妙的牽繫在一座孤城之中,只因為戰爭裡,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沒有人能事不關己,沒有人。

而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真有其人,作者的靈感即是借鏡於當地知名大提琴家韋德蘭思梅洛維奇,他在圍城期間連續 22 天為麵包店受難者演奏的故事啟發了這本作品,也因為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因為那輕靈的演奏為人們枯槁的心靈帶來一絲希望,喚醒苦難中的人們還殘存著的勇氣,讓人們在不堪的環境中得以重振可貴的人性尊嚴。
受苦於戰亂中的黎民百姓儘管對於時局束手無策,但那超越苦痛的自由意志,也因此更顯珍貴。

而我忍不住要想,那個小雨果呢?不管身在何處,天上人間,都希望他和他的母親能夠得以喜悅平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ceanbreez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